產品列表PRODUCTS LIST
一只普通的小黃鴨,竟然登上了全球頂級學術期刊《Nature》的封面?
8 月 6 日,北海道大學龔劍萍、深圳大學范海龍、蘇州實驗室李偉合作在《Nature》上發表題為《Data-driven de novo design of super-adhesive hydrogels》的研究論文,成功開發出一款具有卓-越黏著性能的水凝膠(hydrogel)。《Nature》的封面上,波濤洶涌的海邊,這只橡膠小黃鴨牢牢粘在巖石上,任憑海浪拍打也紋絲不動 —— 它靠的不是普通膠水,而是人工智能設計的水下超-強粘合水凝膠,其粘合強度超 1 兆帕(相當于 10 個大氣壓),是傳統水下粘合材料的十倍以上。

隨著超-強粘合水凝膠在醫療敷料、電子封裝、柔性機器人等領域成為關鍵材料,不少人疑惑:它為什么能有這么強的粘附力?其實,這一性能并非由單一因素決定,而是與材料內部分子鏈段的結構、比例及運動狀態密切相關。過去,由于檢測技術局限,行業難以精準解析分子層面關鍵信息,導致配方優化效率低下;如今,低場核磁共振技術的出現,為揭開其高粘附力 “秘密" 提供了突破性解決方案。
一、超-強粘合水凝膠的粘附力,由分子鏈段 “軟硬平衡" 決定
理解其強粘附力,先看內部分子結構:水凝膠分子鏈段分硬段(交聯段)和軟段(非交聯段),二者比例與運動狀態,直接決定粘附性能與實用強度。
硬段:定內聚力,防 “自斷"
硬段是交聯形成的剛性部分,像 “骨架" 般提供內聚力。比例過低,水凝膠易在粘附時斷裂;過高則材料變硬脆,難貼合不規則表面,反而降粘附效果。
軟段:主粘附力,促 “貼合"
軟段是未交聯的柔性部分,是粘附力核心。柔性越強、比例越優,水凝膠越易潤濕被粘表面(皮膚、金屬等),通過范德華力、氫鍵實現緊密結合。但軟段并非越多越好:過多易蠕變、降強度,過少則難潤濕、弱粘附。
可見,超-強粘合水凝膠的高粘附力,本質是硬段與軟段 “軟硬平衡" 的結果 —— 軟段保貼合,硬段保穩定。但如何精準檢測二者比例及運動狀態?過去的傳統方法始終有局限。
二、檢測方法的局限:無法精準解析 “軟硬平衡",配方優化如 “盲人摸象"
低場核磁技術應用前,行業主要靠溶脹法和熱分析法(TGA、DSC)評估水凝膠性能,但二者缺陷明顯,難捕捉 “軟硬段平衡" 信息,導致配方優化低效。
溶脹法:精度低、缺關鍵信息
通過溶劑浸泡測溶脹度推測交聯密度(硬段指標),但受溫度、溶劑濃度等影響,結果重復性差;且只能粗略判斷交聯度,無法區分軟硬段比例與分子運動狀態,難給配方調整提供方向。
熱分析法:耗時久、難直接定位問題
需復雜升降溫程序,單次測試數小時,不滿足產線快速檢測需求;且只能通過溫度數據間接反推性能,無法直接獲取分子鏈段運動狀態,研發人員難定位粘附力不足的原因 —— 是軟段比例不夠?還是運動性差?如同 “盲人摸象"。
傳統方法的缺陷,長期制約高粘附力水凝膠的研發效率,直到低場核磁共振技術出現,這一困境才被打破。
三、低場核磁共振技術:一分鐘揭秘分子鏈段狀態,直接關聯粘附力
低場核磁共振技術之所以能成為解析超-強粘合水凝膠的 “利器",核心在于其無損、快速、定量的優勢 —— 無需破壞樣品,1 分鐘內即可完成測試,且能直接獲取硬段、軟段及中間相的比例與運動狀態數據,從分子層面揭示 “粘附力強" 的本質。
1、技術原理:通過 “氫質子弛豫" 區分軟硬段
低場核磁共振技術的核心邏輯,是基于水凝膠分子鏈中氫質子的弛豫行為差異,來區分硬段與軟段的運動狀態:
激發:通過脈沖磁場擾動水凝膠中的氫質子,使其自旋方向偏離平衡態;
弛豫:停止脈沖后,氫質子會逐漸恢復到平衡態,這一過程稱為 “弛豫"。其中,硬段因分子運動受限(剛性強),氫質子恢復速度快,對應的 “T2 弛豫時間" 短;軟段因分子運動自由(柔性強),氫質子恢復速度慢,對應的 “T2 弛豫時間" 長;
2、直接關聯粘附力:軟段指標是 “關鍵信號"
通過低場核磁共振技術,研發人員能直接將分子鏈段數據與粘附性能掛鉤,快速判斷 “超-強粘合水凝膠為什么能粘附力那么強":
若測試結果顯示,水凝膠的軟段 T2 弛豫時間高、軟段占比合理(通常軟段占比需結合應用場景調整,如醫療敷料需兼顧柔性與強度),則說明軟段的柔性與潤濕性優異,能與被粘表面形成強分子間作用力,粘附力自然更強。
若軟段 T2 值低(運動性差)或占比不足,則可直接判斷 “粘附力不足" 的原因是軟段性能不達標,進而針對性調整配方(如增加軟段單體比例、優化交聯度);
若軟段占比過高、硬段不足,則可通過補充硬段單體,避免水凝膠蠕變,保證實用粘附強度。
3、技術優勢:解決傳統方法的所有痛點
無損檢測:無需切割、溶解樣品,尤其適合珍貴的研發樣品或成品檢測;
超快速:1 分鐘內完成測試,遠超熱分析法 “數小時" 的耗時,可滿足產線實時監控與研發快速迭代需求;
定量精準:直接輸出硬段、軟段比例及運動狀態數據,無需間接推測
回到最初的問題 ——“超-強粘合水凝膠為什么能粘附力那么強?" 答案其實很明確:是材料內部硬段與軟段的 “軟硬平衡",尤其是軟段的優異潤濕性與合理占比,共同造就了高粘附力。而低場核磁共振技術的出現,讓這一 “分子層面的平衡" 從 “看不見、摸不著" 變為 “可量化、可調控",徹-底改變了行業過去依賴經驗、效率低下的研發模式。
實驗案例:低場核磁技術測試不同熟化時間的psa壓膠的軟硬段

→硬段弛豫時間、硬段比例變化不大,內聚力差異不大,說明殘膠有可能是粘附力失控造成的
→軟段弛豫時間隨著熟化時間增加,T2時間變短,軟段變硬,粘性變弱
→軟段弛豫時間滿足1.5ms<T23<2ms范圍內,psa膠能滿足粘性條件且無殘膠問題。